沈阳产品推荐分享组

港元保卫持续鏖战!金管7天10次出手!这次索罗斯还来么?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港元保卫战激战正酣!今天早上,港元再触发弱方兑换保证水平,金管局在纽约交易时段两度承接港元沽盘,合共买入约51.02亿港元。金管局自上周四起,7天时间共十度入市,合共买入337亿港元。


注:上图为截至4月17日买入数据,今天(4月18)日早上,香港金管局再次两度入市,共买入约51.02亿港元。


统计来看,在4月12日-14日期间,香港金管局连续四次入市干预,总计买入96.64亿港元。

香港利率持续走高

补上HIBOR与LIBOR之间利差


目前,港元银行间拆借利率(HIBOR)连续第三日全线上升。其中,隔夜利率连升4日至0.19786%,3个月期利率升至1.29714%,创近3个半月新高。


在目前市场上1年期港元利率掉期升至1.88%,创下近年以来的新高。而HIBOR港币一年期利率也上升到了2.1%,这对于稳定汇率价格将起到重要帮助。



随着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HIBOR)走势整体走高,其与LIBOR之间的利差也在逐步缩小。


套利空间正在逐步萎缩。以三个月的美元LIBOR为例,从去年年底的1.69%已经上升至目前约2.35%的水平,上升了66个基点,而三个月的HIBOR最近刚回到1.3%,与去年的水平一致,美元和港元之间的利差超过100个基点,市场上不断有投资者抛港元、买美元进行套利交易。目前,两者的利差已经修补了许多。但是,两者之间仍有利差空间。


显然,香港金管局这种“抽水”操作还需持续一段时间才能显著抬升Hibor,进而缩小利差,扭转港元走弱的趋势。美林美银在一份报告中表示,预计香港金管局在未来两个月内从市场购入800亿港元,才能促使Hibor有实质性抬升,通过抬升利率稳定港元汇率。

香港流动性挑战仍在继续


大和证券报告指出,一旦香港资金流出超过1550亿美元,香港银行体系将会面对流动性挑战,可能需要付出相当大的成本及代价。


其实,对此香港也对此有所准备。自2009年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后,有大约1300亿美元流入香港,经银行和金管局兑换成港元。这也是大和证券报告提到的这笔资金的重要来源。


对此,香港金管局陈德霖表示,金管局收到这笔相等于1万亿港元的资金,没有花掉一分一毫,全数放入外汇基金的“支持组合”内。这个组合主要投放在高流动性和信贷质素良好的美元资产,例如美国国库券,能够迅速变现成美元。金管局可以发挥“超级找换店”的功能,随时能应付极端情况下的大额资金兑换和流走。


不过,即使香港用完了外汇储备,还有内地的庞大储备。根据中国外管局的数据,截至2018年3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428亿美元,比2月末上升83亿美元,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全球第一。

香港股市楼市是否承压


分析人士认为香港银行贷款利率未来可能会提升,而利率提升将会对以楼市和股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带来冲击。随着金管局继续买入港元,港元流动性将进一步收紧,香港楼市股市是否将承压?


不过,先不要因为香港楼市价格可能下降而高兴太早,上海商业银行首席分析师Ryan Lam认为香港银行同业流动资金余额下降至500亿港元之前,市场利率是不会有明显提升的。而且,申万宏源认为,目前港元贬值只是阶段性现象,联系汇率制基础仍稳健,不具备大贬条件。


不过,一旦利率上调,香港楼市将受冲击。香港楼价在过去10年中涨了一倍多,成为全球房价和居民收入比例最高的地区。由于香港房地产价格处在高位,借贷成本上升将剧烈影响房地产市场。


星展银行数据显示,目前香港的楼市租金回报率只有约2%,利息上升将冲击当地房地产投资。摩根士丹利同样表示,即使香港楼市供求关系保持健康,仍要关注港元拆借利率上行风险,如果银行提高按揭利率,则香港楼市的价和量均将面临下行的风险。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此前也公开表示,港元利率正常化将使房贷利率承压,因此借贷要衡量各种因素,小心管理好风险。


股市方面,光大证券分析认为,近期港元利率大幅走弱,自港元触到弱方汇兑保证以来,金管局已分多次买入港元作为应对。对于香港这一离岸市场而言,港元汇率和港股市场短期的资金流间有较强相关性,港元利率持续弱势,表明港股资金面短期内会继续承压。


截至今年2月底香港官方储备资产4435亿美元,相当于港币供应量M3的48%,并且这些储备资产都投资于高流动性的美国短债资产,此外截止去年三季度,香港本地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8.7%,并持有3万亿港币的外币资产,华创证券认为当前不必过度担忧港股的的宏观风险。


关于港汇的后续走势


美银美林预计,美元兑港元将在今年余下时间维持在7.85水平,因香港利率将持续低于美国的借贷成本;3个月期港元Hibor到年底涨至1.6%;香港金管局将在未来一到两个月购入约800亿港元(约102亿美元)。

高盛表示,此次香港金管局出手捍卫联汇制度频率会更高。

德国商业银行驻新加坡经济学家周浩则分析认为,将在未来几天看到香港金管局的更多干预,因为流动性充裕致市场对港元的预期仍相当悲观。因对港元的需求依然疲弱,这种干预不太可能推动汇率大幅上涨。

那么港府此举能维持汇率稳定吗?得益于创纪录的外汇储备、强劲的财政盈余和充裕的经常账户盈余,大华银行相信香港金管局有能力维持联系汇率制度。同时,该机构认为,香港金管局可能会发行更多的外汇基金票据,作为一种暂时吸收流动性的方式。

这次索罗斯会来么?

危机历历在目!历史是否重演?

此次港元贬值触及红线,不禁使人联想到投资大鳄索罗斯1998年做空港元时的情景。

回顾上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索罗斯在带领国际炒家横扫东南亚后,将目光投向了房地产和股市泡沫隐现的香港。

1998年香港金融危机前,香港房地产投机盛行。其中,1984-1997年,主要物业价格上涨12倍,由此造成的经济过热又导致工资水平和股市飙升(恒生指数在1997年上半年上涨40%,当年7月连创11次新高)。

当时索罗斯判断,港元将持贬值趋势,且维持住联系汇率制度的成本高昂,因此认定香港特区政府挺不过去。

随后,对冲基金开始了对港元长达十几个月的持续进攻,首先大量沽空港元现汇换美元,同时卖空港元期货,然后在股市抛空港股现货,并于此前后在恒生指数期货市场大量沽售期指合约。

1998年8月5月-7月,对冲基金抛售的港元高达460亿。此后,香港金管局奋起抗击,动用千亿港元的外汇储备,大举吸纳港元,并进入股市和恒指期货市场大举吸纳,最终击退了国际炒家。

不过面对市场对索罗斯做空港元重现的担忧,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与当年新兴市场基本面较弱、市场泡沫高企的情况不同,如今香港市场已进入经济扩张周期、杠杆率也得到控制,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另外,香港金管局最近一次出手捍卫联汇制度是在2005年。不过与此次情况相反,当年香港的资本流入造成了港元升值,导致汇率触及强方兑换保证,最终香港金管局通过干预市场使港元贬值。

虽然野村证券指出,香港出现了54个金融危机初期的警报灯,比1997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还要多。

但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与当年新兴市场基本面较弱、市场泡沫高企的情况不同,如今香港市场已进入经济扩张周期、杠杆率也得到控制,与索罗斯狙击港币时的情景大相径庭。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