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产品推荐分享组

中国资本市场"四大家族"的灭亡:身家亿万悲情落幕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导语】他们有着不同的发迹途径,但其结果却是惊人的相似:同样曾被推上财富的巅峰,却又同样跌入帝国崩塌的漩涡。他们的悲喜人生也让世人见证了资本市场独有的美丽与残酷。






(来源:高端理财圈)

他们有着不同的发迹途径,但其结果却是惊人的相似:


同样曾被推上财富的巅峰,却又同样跌入帝国崩塌的漩涡。


英雄落幕,别有一番凄凉。


他们的悲喜人生也让世人见证了资本市场独有的美丽与残酷。


第四位 总舵主——徐翔


徐翔,浙江宁波人,1976年生。17岁带3万入市,对股市很有天分,19岁时曾被上海胁迫,替操盘,相传两大为争他做操盘手而打了一次。几年后,90年底末成为浙江龙头老大,被称为浙江敢死队“总舵主”。


徐翔不是普通人———数十亿元身价以及旗下管理的数百亿元资产,足以令他以“傲视群雄”的姿态站在众多投资者面前。但他一直很低调,基本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


传奇


徐翔天才般的交易能力是其同业都不得不佩服的。深圳一位非常优秀的私募经理曾在微博上如是说,“超越徐翔是一种志向,徐翔是近二十年来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投资经理之一,无论从收益率和身家而言,他都可以媲美全球顶尖的私募基金经理。”


但是徐翔基金的收益率曲线实在是太“不科学”了。通常情况下,随着资金量的增大,操盘的收益率递减,即使强如巴菲特,也不能脱离资金量和收益率互损的定律。但徐翔的泽熙一期和泽熙三期的表现却“打破”了这一铁律。


泽熙一期的净值从1.0到3.0花了3年多,从3.0到9.0只花了13个月,从9.0到27.0只花了惊人的6个月!更为“变态”的是,泽熙一期的净值曲线上几乎没有回测,在今年6月中旬开始的股灾中,净值更是在一个月内上涨了80%!而泽熙官网却表示旗下基金从未使用过股指期货。


尾声


2015年11月2日,徐翔等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股市内幕信息,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交易价格,其行为涉嫌违法犯罪,近日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目前,相关案侦工作正在严格依法进行中。


第三位 涌金系——魏东


魏东,湖南湘西人,中央财经大学硕士毕业。曾任职财政部,后在财政部下属的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中经开)工作。1994年创建从事投资的涌金公司,通过该公司控股九芝堂集团、国金证券。



传奇


1995年魏东创建上海涌金实业有限公司,早年以转配股、法人股受让、配售新股等方式积累资金,并以此为平台展开对医药企业和金融企业的收购。1999年,涌金系以1.8亿元注册成立湖南涌金投资,并成立了北京知金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2002年是涌金系重要的分水岭。2002年初,湖南涌金并购长沙九芝堂集团,并控制了九芝堂。以九芝堂为平台,涌金系还不断通过增持,成为千金药业的第二大股东。


2005年在券商业低迷时,涌金系通过多家旗下公司控股了成都证券,并更名为国金证券,随后成功借壳成都建投上市。“涌金系”还实际控制了云南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在交通银行上市前实现了参股。


同时,涌金集团参与的股权投资项目还有北青传媒、清华同方威视、万方数据等6家公司。2007年度,魏东以50亿元的身价登陆胡润中国富豪榜榜单。


尾声


2008年4月29日,魏东当着父母妻子的面,突然奔向阳台,从9楼跳下,消息震动整个投资界。虽然抑郁症的说法众口相传,,另有猜测则称其是被“更大的利益集团”出卖。


第二位 德隆系——唐万新


唐万新,四川万州人,资本市场曾经最显赫的大佬,其创始的德隆系由地处西北边陲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一个一度控制资产超过1200亿的金融和产业帝国,并被称为中国资本市场“第一强庄”。 由于涉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和操纵证券交易罪,2004年唐万新锒铛入狱,德隆帝国走上覆灭之路。



传奇


2001年开始的三年多时间里,“新疆德隆”控制的三家上市公司——新疆屯河、合金股份、湘火炬,股价分别上涨了1100%、1500%和1100%,在证券市场上,被称作“德隆系”。在胡润发布的“2003资本控制力50强”排行榜上,德隆集团以对5家上市公司、217亿流通市值的控制力名列榜首。


正所谓盛极而衰,依靠大量借贷、高度杠杆化的资本运作链条实为虚火旺盛,一旦遇到货币紧缩或者资本市场环境的巨变,随时会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甚至崩盘。


2014年4月13日,合金投资跌停,次日新疆屯河和湘火炬也相继跌停,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的德隆轰然倒下。当初被人们称作“股市第一强庄”的德隆系,这个旗下拥有177家子公司和19家金融机构的巨型企业集团,瞬间瓦解。


尾声


2004年12月17日,唐万新因涉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非法获利被拘,一干旧部鸟兽散。此后两年中,德隆系共104人被拘押,84人被捕,。2010年,唐万新出狱后低调复出,至今仍活跃在资本市场之中。


第一位 金融教父——管金生


管金生,江西清江人。他生在红旗下,喝过洋墨水,拥有比利时的两个硕士学位,当年在上海滩叱咤风云,被誉为“证券教父”。1947年,管金生出生于江西省清江县一个穷僻的小山村的贫苦农民家庭。


1982年在上海外国语学院获得法国文学硕士学位,后赴比利时留学深造。80年代后期,,管金生奋笔万言痛陈创建中国证券市场之重要,并请愿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他的建议被接纳,并被批准“试点”。在上交所的建立过程中,管金生功不可没。当时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把当时银行,财政,计委,经委各个部门都拉出来,进行免费的培训,做了大量的市场培育工作。


管金生前半生办了两件震撼业界、轰动一时的大事:一是创办万国证券,二是制造国债期货“327事件”。管金生有这样一段话:“我这人最大的特点是不服输,读研究生不服输,在国外拿学位不服输……”



传奇


1993年,国债期货交易向社会公众开放。1994年10月以后,,并恢复存款保值贴补,国库券也同样保值贴补,保值贴补率的不确定性为炒作国债期货提供了空间。


大量机构投资者由股市转入债市,多空双方对峙的焦点始终是围绕对327国债期货品种到期价格的预测。327是1992年发行的3年期国库券,应于1995年6月到期。


当时存在两大阵营,一是以万国证券为首的做空阵营,另外是以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公司(财政部背景)为首的做多阵营。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提高327国债利率的公告,这意味着宣判空头死刑。


但管金生孤注一掷,拼死抵抗,试图以王自益己的顽强来动摇多方的信心。但事情正相反,万国证券的同盟军辽国发突然倒戈,改做多头。这时候,管金生手中握有大笔327期货合同,每上涨1元,就意味着他将赔进10多亿元。


随后,被逼到死角的管金生急红了眼,他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必须把价格打回去,16时22分13秒,临近收盘8分钟,空头砸出1056万口卖单,把价位从151.30打到147.50元,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屏幕上,最后8分钟的图形是个直陡陡的悬崖,按147.4元的收盘价计算,万国在327国债期货交易中盈利10多亿元。


尾声


管金生的疯狂举动,终于让管理当局无法容忍。在这一天的攻防中,万国放出上千亿元的卖单,这至少需要100亿元的保证金,它显然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资本保证,毫无顾忌的违规操作几乎是铁板钉钉的事。


当晚,上交所受命宣布,16点22分13秒之后——也就是管金生用天单压盘的那一刻前——的交易是异常的,经查是万国证券为影响当日结算价而蓄意违规,故此后的所有327交易均被宣布无效。


试图虎口夺食的管金生终于被老虎咬住了,当时的局势是,如果按147.4元的收盘价计算,万国在327国债期货交易中盈利10多亿元,而按上交所后来的决定,万国则巨亏60亿元。


而这60亿巨象倒下以及国家补贴的16亿,被群狼吞食,造就一批千万亿万富翁。此后的结局是,国债期货被叫停,管金生入狱17年。次年7月16日,申银、万国两证券公司合并。

免责申明: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传递和分享信息,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出处,或来源错误,涉及版权问题,敬请作者及时在后台与我们联系,还望谅解。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