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产品推荐分享组

流淌的记忆丨改革的机遇让他的人生发生转折 桃浦华商故事正在为你讲述(二)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上周,

小桃整理了桃浦华商故事系列一,

点击图片去看看

好多粉丝留言说看得不过瘾。

别急别急!

此次流淌的记忆还在继续,

40年的改革开放,

四个历史阶段。

标杆性的时间,

标杆性的改革开放政策影响着许多人的人生。

桃浦华商正在为你叙述。

1988年至1989年

韩旭:您人生第一桶金是怎么来的呢?

杨俊:到了1988年的时候,也就是第一个十年快要结束的时候,、,主要解决摊派国库券的交易问题。我听到这个消息后,很感动,毕竟是造币厂出来的人,就拖着当时咨询部经理——管金生(证券教父)毛遂自荐。1988年,我就去创办证券公司了。进入证券公司后,我又有一个机会去读书。,也就是大家知道的五道口清华大学经济学院,跟第一届证监委主席——刘鸿儒学习证券知识。

从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到上海的我担任了万国证券的副总兼任市场部的经理。从当时3000元的注册资金,花了2年时间挣到了10个亿。怎么做的呢?第一步,从全国各地将人家不要的国库券以便宜的价格收购再卖给上海的老百姓,让上海百姓赚了一笔。第二步,国企改革股份化。当时我参加了“老八股”(包括申华控股、浙江凤凰、豫园商城、爱使股份、广电电子、飞乐股份、飞乐音响、方正科技)的股份制改造。“老八股”当时没人要,我骑着三轮车到江南造船厂,站在广场上喊破嗓子推销,没人理我。但好在随着社会的逐渐认同,这些股票被疯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印刷认购证、明确认购证30元一张并用于捐赠予残疾人基金会,再以抽签、摇号的方式,股票疯抢热逐渐降温。推出认购证一个多月后,整个上海卖掉了几百万份,很多人买了后还退回去。


在当时的环境影响下,我对个人投资渐渐起了兴趣。但由于长期受党的教育,又是证券公司高层领导,我很纠结。当官发财选一样,犹豫很久,我狠了狠心,决定“下海”做个人投资。当时我工资很高,还有岗位津贴,得知我的想法后,管金生还特地跑到我家里和我谈话到凌晨三点,当时他还想将我派到香港做总经理,我还是婉言谢绝了。

可能是受到万元户的刺激,我的志向是通过个人投资赚到10万,5万放银行保生活,5万用于炒股。离开证券公司后,我将口袋里仅有的5000元钱全部买了认购证,当时我40岁。个人投资第一年,我就已经凭认购证挣到了五十几万。第二年我就将赚来的钱投入到了一级半市场,也就是外地发行的股票,赚到了第一桶金,开始筹办自己的私营企业

在开始筹办私营企业之前,其实对这个领域已经研究了近十年,一直在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所以赚到第一桶金后,我并没有在股票里再捣鼓,而是转到实业上,通过当时造币的技术,制作纪念品。1993年,我成立公司,200万起家。但是起家的时候蛮艰苦的,虽然在造币厂工作十多年,但我不是专业的技术人员,刚开始经营得并不好。一直到1996年,香港回归前面一年,公司才开始翻身。利用当时国人对香港币的喜爱,企业做了大量的纪念品,并购买汇丰、渣打、中国银行三家银行的20元港币,组合在一起,卖100多元,遭到了疯抢,这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8年至2008年

韩旭:第三个十年您又做了些什么呢?

杨俊:到了1998年的时候,我已经积累了上千万。为了建造自己的企业基地。我骑着助动车一年行驶两万多里路寻找土地。当时桃浦新杨工业园区刚刚建立起来,我看中了桃浦,随即拍板购买了46亩土地建造厂房,以工匠精神为指引,传承企业文化。

2008年至2018年

韩旭:辛苦打拼了几十年,我们也要谈谈未来的梦想,您有什么期许么?

杨俊:过去的时代已经过去,我现在所说的这些只不过事故而已。过去,我拿到过改革开放的“红包”,包括国家培养我读书学习、包括在国企工作、包括最后自己创业发财,取得了一些财务上的自由。我的成就离不开那个时代赋予机遇,更离不开国家的培养。如今,更重要的是展望未来,未来我们该怎么办。


现在的我还是斗志满满,我的远景有很多,当然也要靠自身的努力,比如:希望的企业能制作冬奥币;还希望制作重要的活动纪念币,包括明年的世界园艺博览会等。未来,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胆识,突破新的高度。


桃浦华商故事告一段落,

阅读后的你是否回忆满满呢?

改革开放40年,

如果你有什么值得回忆的故事和历史照片,

欢迎留言告诉小桃哦!

让我们共同回忆40年的开放之路。


【谢绝剽窃改写 未获授权 不得复制 侵权必究】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