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老板的无奈与绝望
因为债务问题,这些天我一直在催促王老板还款。王还算是有教养的老板,对于我这样的一个年轻人天天电话催促,每次都笑脸面对,从不显露半点不满。他是深圳的大老板,而我只是深圳一家公司的小小职员,身份和地位的落差并没有造成我们俩沟通的障碍,这得感谢他的大度和一直养成的小心翼翼。
每一个看似成功人士背后的凄苦并非其他人能懂。作为一个有着20多年创业的经验的王老板来说,这个曾经号称中国最开放的城市——深圳,已经让他觉得越来越力不从心。
他是做实业的,主要的客户是国企和上市企业,这要是放到过去,这是非常好的业务。但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当下,这个过去看似很好的业务,却成了他的痛苦来源。
客户的回款越来越慢,账期越来越长, 按照正常的财务算法,原来平均每笔单有36% 的毛利,这是相当不错的行业和收益,但是现在客户的款回不来,账期从原来的一个月一结算,变成现在半年一结算,王老板自己大额垫资,倍感压力。
王老板的公司是生产型企业,有一个近300人的厂子,按照现在深圳的工资水平,加之他的产品技术含量较高,员工待遇自然要好,现在员工的月平均工资5000多元,加上各种保险和公积金,他每个月要承担每个员工6000多元的成本。就人力成本这一项,他每个月的开支近200万元。外加厂房、电费、水费、税费和各种公关费用,每个月的开支超过300万元。这300万元的费用是不管刮风下雨都得支付的。
可问题是,产品生产出来了,也卖了,但货款却迟迟不得收回。他自己估算了一下,就今年上半年,他已经垫付了三千万的货款。而且根据现在的形势,只有可能越垫越多。这样下去换了谁都受不了。
原本他认为只要自己坚持过了这段艰难的时期,好日子就会到的。而且政府不是说了吗?开启供给侧改革,让资金进入实力。——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日益紧张的资金链,让他自然而然的想到银行贷款。银行贷款并不简单,当他去银行咨询贷款的时候,银行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有房产吗?在当下的深圳,相对于房产而言,公司的经营状况和项目本身根本算不了什么,就算你是乔布斯,拥有最好的手机产品,如果他在中国,依然是一毛钱也贷不到。刘只好把自己住的房子抵押到银行,花了很长时间,终于贷到了八百万,这样才使得公司业务正常运转。
王老板跟我说,他累了。他说:自己为了这个国家的就业做贡献,但作为第三等公民的民营经济,负担最重的税负,解决最大的就业岗位,却没有应有的地位,当下如果还要坚持做实业无非是找死。王老板还说,钱已经足够两辈子花了,没有必要为了所谓的理想,去受无谓的罪,毕竟,当下已经不是一个有“梦”的时代。
王老板说:凭什么让他辛辛苦苦的为这个国家养活300多人,却得不到国家任何一点支持,反而成为盘剥和打压的对象?等他今年把所有的款项收回,不再扩大生产,慢慢把原来工厂里的员工分流,最后还是打算把工厂关了。
看到现在做金融的人,甚至做高利贷的人都能潇洒的过日子。他选定了自己未来的两条出路:1、退出实业,把实业交给国家去做,自己也从事投机投资,做轻资产的买卖;2、变卖家产移民。王老板选择第二项的可能非常大,毕竟自己的孩子已经在美国留学。
两三年以后,深圳又少了一个踏踏实实做实业的老板,多了一个炒房的炒客;或者中国又少了一个优秀的国民,西方多了一个消费的富翁。
王老板只是过去和现在千千万万在深圳苦苦拼搏的创业者中一员,他今日的选择不是孤立事件,无数个曾经满怀热情以实业造福社会的创业者选择抛弃实业,甚至抛弃中国。
老板关闭工厂买4套大房:不幸的是没买更多
“忙得焦头烂额收入还不够给员工发工资,一句话早上岸早解脱。”东莞某灯饰厂唐老板说,最好赚钱的还是买房子,他在两年前将工厂关闭在广州买了4套房。
7月的金融数据显示,像他这样做实业的企业主或许更多在逃离,转身投入到房地产投资当中。
“不幸的是没买更多”
唐老板在东莞的灯饰厂最忙时有100多名工人,灯饰订单多数都是出口产品,忙碌时车间连续几个月加班,“后来生产逐渐下滑,加班很少了,一是订单减少、价格下降没钱赚了;二是员工工资一直在涨,减少员工又导致订单主动减少,还要倒贴钱来发工资,你说不关门干什么?”
唐先生2014年下半年果断关掉工厂,回到了广州的家,动用了亲人的指标陆续买了4套大房子。“幸运的是买了房,不幸的是没买更多。”他笑着说。
央行数据公布,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636亿元,远低于市场8000亿元左右预期,同比少增1.01万亿元,创近年来新低。其中住户部门贷款增加4575亿元,几乎全都是房贷撑起,企业新增信贷为负增长。
难道没人愿意借钱干实业,都去炒房了?海外对冲基金经理付鹏分析称,银行对实体经济惜贷甚至是抽贷,放款业务主要依赖政府部门和房地产销售,“7月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了5122亿元。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扣除贴现后为负,意味着贴现可能大部分流向了房贷。”
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王剑认为,归根结底还是经济不好,私营部门自己的风险过高了。这是个更宏观的外生变量,银行只能选择去做更低风险的业务,比如按揭、政府项目。
企业债务已经不堪负荷, 2015年家庭负债率40%左右,发达国家在75%左右;企业负债率130%左右,为全世界最高国家之一;政府负债率差不多55%,与新兴国家相当,距离发达国家90%还有较大距离。
债务不会消失,只会转移,为了使企业部门杠杆下降,银行的房贷不良率远低于1,于是拼命给个人贷款买房,给家庭加杠杆。而个人最爱投资的也非房子莫属。
房地产的火热继续上演,一线城市地王频出。8月17日,位于上海静安中兴社区一幅住宅地块挂牌竞拍,最终拍出110亿元地王,楼面地价14.3万元。
货币继续脱实向虚,房地产持续狂欢。近日在海南三亚举行的2016博鳌房地产论坛上,经济学家向松祚对地王频出表示担忧,“这恰恰说明中国经济的不健康,和中国经济面临急剧的脱实向虚的结构性失衡。”
甚至有一些制造业企业拿到了银行贷款后,根本就没有进行实体投资,而是去炒房了。“我对银行的数据比较敏感,这里面真的都是改善性需求,都是刚性需求?” 在向松祚看来房价快速上涨,更多是资金在推动,而非实际需求。
危险的数据?
东莞很多企业主没有唐先生幸运,近日,东莞某纸类制品有限公司倒闭后,其累计拖欠工人工资、经济补偿金、海关关税、供应商货款共计4700余万元,。
倒闭、欠薪、供应商货款追偿、资不抵债……最近几年,部分制造业企业老板陷入困境,而那些自认为“转型”成功的,都是退出企业经营转身投资房子的。“我辛辛苦苦做了十多年工厂,还不如买了几套房子赚钱。”唐先生感叹道,做企业赚钱后要不断加大投入,竞争大压力大,连觉也睡不好,买房子躺着也能赚大钱。
企业7月新增贷款大幅度萎缩,在7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4636亿元当中,企业贷款没有新增,且反而减少26亿元,环比骤减6114亿元。企业新增贷款负值这在历史上仅是第二次,上一次是2005年7月。
这是否已经说明实体经济到了危险边缘?付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实体经济凋零,盈利、偿付能力都差,金融体系市场化决定了他们必然的选择。要么企业死掉了,要么自己主动关闭了企业,资金需求出现了断崖式下跌,信心一旦崩塌,就算银行愿意贷企业也不愿意要。
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房价不断上涨,地王不断浮出,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创下世界之最,市场担心房市泡沫破裂,但如今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新的经济结构还在重塑,传统经济仍在倒闭、兼并重组等痛苦转型之中,向松祚说, 2015年年报的2800多家上市公司当中,40%的公司一年的利润不到1500万,但随便炒几套房,利润可能就是几千万,“这样的一个经济情况是健康的吗?”
不过,央行却认为不宜对7月贷款数据过度解读,受到基数、季节性等因素影响,如7月、10月等是明显的贷款“小月”,同时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减少存量企业贷款,及不良贷款核销处置等原因,此外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多渠道融资对贷款形成替代。
企业新增信贷负增长,实体经济不景气,但这次很难会“刺激”央行再次宽松。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
真相惊人!楼市是如何打败实体经济的?
现在中国经济有个怪圈,就是全民都在争当房奴,他们一方面在苦兮兮的还贷每月手头的钱交了银行就不剩下什么,另一方面房奴又有一种奇异的自豪感,他们望向没房的人,得意的说:我们家房子又涨了!
似乎所谓的“房子升值”的这笔钱已经进了自己的口袋一样......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复杂和动荡的世界;
您是否有一些公司治理,股权激励等的疑惑一直藏在心里面,不知道怎么解决,也不知道找谁解决?股权激励之前,必须清楚知:
什么是合伙人?
公司股权的持有人,主要包括合伙人团队(创始人与联合创始人)、员工与外部顾问(期权池)与投资方。其中,合伙人是公司最大的贡献者与股权持有者。
合伙人必须要设定进退出机制
合伙人是要陪企业走一辈子的人
如何设计股权绑定期?
创业公司股权真实的价值是所有合伙人与公司长期绑定,通过长期服务公司去赚取股权,就是说,股权按照创始团队成员在公司工作的年数,逐步兑现。
不拿工资,该多给股份?
建议采用的一种方式是创始人是给不拿工资的合伙人记工资欠条,等公司的财务比较宽松时,再根据欠条补发工资。如果有的合伙人为公司提供设备或其它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专利、知识产权等,最好的方式也是通过溢价的方式给他们开欠条,公司有钱后再补偿。
中途退出的股东,如何处理股份?
1、提前约定退出机制,管理好合伙人预期
2、股东中途退出,股权溢价回购
3、设定高额违约金条款
如何确定退出价格?
股权回购实际上就是“买断”,建议公司创始人考虑“一个原则,一个方法”。
“一个原则”,是他们通常建议公司创始人,对于退出的合伙人,一方面,可以全部或部分收回股权;另一方面,必须承认合伙人的历史贡献,按照一定溢价/或折价回购股权。
“一个方法”,即对于如何确定具体的退出价格,建议公司创始人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退出价格基数,一个是溢价/或折价倍数。
合伙人股权与贡献不匹配怎么办?
(1)合伙人之间经过磨合期,是对双方负责。因此,可以先恋爱,再结婚;
(2)在创业初期,预留较大期权池,给后期股权调整预留空间;
(3)股权分期成熟与回购的机制,本身也可以对冲这种不确定性风险。
如果你觉得文章好,也要分享给他人哦!!!
----------------------------------------------------
学习主题:股权激励与股权设计
学习形式:老师在微信群里面以语音、图片、文字的形式分享
学习时间:晚上20:00-21:30
学习地点:股权线上学习微信群
学习成员:皆是企业家负责人、总经理、股东,非诚勿扰。
98元即可听到通俗易懂的企业股权课程,
【企业股权激励与股权设计】微讲堂正式开课!
(仅限50位)
【主讲内容】
1、如何设计适合自己公司的股权结构?
2、让99%老板死无葬身之地4大致命误区
3、如何通过股权解决家族传承难题
4、股权激励如何设计风险管控
5、股权设计不合理,如何调整?
6、如何永远把握公司控制权?
7、引进投资时如何配股?
8、股权融资有哪些雷区和底线?
学习形式:老师在微信群里面以语音、图片、文字的形式分享
学习时间:晚上20:00-21:30
学习地点:股权线上学习微信群
学习成员:皆是企业家负责人、总经理、股东,非诚勿扰。
学习费用:98元 (郑重承诺:如果你在线完整学习二小时,无任何收获本人承诺退还98元学费)
报名方式:
1、扫描二维码在线支付学习费用98元/人;
2、扫描下面二维码微信备注学习,审核通过后,邀请您进群学习。支付后有任何问题可以咨询电话文娜:18244940505
名额有限:
(股权)线上微课堂,为了保证课程质量和互动效率,每次仅限100位老总参与,超过人数,只能预约下次。
报名成功即可赠送以下任意文件一份【最后15位优惠名额】
关于我们:
专注帮助企业落地为使命,线上举办破百期,企业家反响非常好。股权在线学习一定让你焕然一新,带来非常大的收获。
如果您全程学习完没有任何启发,无条件退还费用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感谢您的支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