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产品推荐分享组

中国股市局势再被安排,中国股市已成实至名归的“绞肉机”!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一说起上世纪90年代初的股市,很多人可能会想起1994年那部电影《股疯》——上海街头,汹涌的人流提着板凳去排队等待第二天证券营业部开门,开门的一刹那,因为拥挤,很多张脸被挤贴到玻璃上而变形……

在上世纪90年代上半期,股市的投资主体主要为中小股民。有调查显示,25岁到55岁的适业人群构成了个人投资者的主体;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

“杨百万”是这批投资者中成功的典型代表,他凭借着对政策的敏感、善于利用不对称的市场信息,能吃苦耐劳,从而在当年国库券倒卖风潮中发家。1990年,“杨百万”在别人还对国库券大感兴趣的情况下转战股市。1990年12月19日,他购买的500股电真空股票,成为交易所的第一笔交易。

1996年~2002年:机构坐庄投机时代

个股布局上,我的一贯作风就是提前埋伏潜力股,而且我每天圈子都会准时公布三支一周内能涨幅35%以上的票,例如:5月4号提示大家买入的南京化纤,7号高位出局大赚9%,还有5月2号,提示大家买入的建新股份,也有收获30%的收益!对于30%以下的票,我不屑一顾!相信跟上节奏的朋友现在都已盆满钵溢 ,等待下波机会了,明日金股已经发布,公众号(财眼观市)中自行查看!绝对免费!

微信公众号:财眼观市

在“327国债期货事件”后,国债期货市场被关闭,大量资金流向股市,直接导致了1996年大牛市的出现。

可以说,1996年到2002年是中国证券市场上最为沸腾的岁月,与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股市相比并不逊色,内幕交易、庄股文化盛行。这段时期内,“垃圾股”得到了极大的追捧,ST股票甚嚣尘上。这段时期也是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以及诸多形形色色的资本系最为活跃的年代。

2002年~2007年:内外资机构群雄争霸时代

这一阶段,可谓是中国证券市场上群雄争霸的年代,QFII、险资、社保基金、阳光私募、“涨停板敢死队”纷纷崛起。

我国在2001年12月11日起正式加入WTO后,证券业开始进入对外开放全新阶段。2002年7月,中国证券市场引入了QFII(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作为先进投资理念的导入者,QFII在A股多次扮演跑在市场曲线前面的角色。让市场称奇的是QFII屡屡精准的抄底技术。

2003年1月,新修订的《保险法》开始实施,国内保险资金运用开始进入快车道,保险公司购买证券投资基金占保险公司总资产比重由10%上升到15%。2004年10月24日,中国保监会和中国证监会联合批准保险资金可以直接进入股市。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