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收藏的形式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演变,有了更多作品向公共领域流入的趋势。受众认可公立博物馆系统化收购管理机制的优势,与此同时,不能否认私人藏家对艺术的发展同样也有推动作用,亦为艺术品的存世与保留做出了贡献。但从资本市场的规律来看,现当代私人收藏更倾向于成为一种投资手段,大多数人的出发点都是投资保值。
以国际艺术品投资市场收益为例,通过构建经济学模型来演算规律的梅—摩西艺术品指数研究团队早在2002年就发布报告称“艺术品的投资价值在1876年就轻易超过债券和国库券”,1997—2007年十年间,艺术品的投资回报率略超过股票,年收益达8.5%,在同一时期,当代艺术表现更好,甚至高达12.7%,略超过股票的回报率三个百分点。如此高的收益率让不少人都心动不已,不外乎艺术品投资正逐步成为高净值财富人群的重要投资选项,在中信私人银行与胡润百富联合推出的《2016中国高净值人群出国需求与趋势白皮书》中,艺术品投资在海外金融投资产品中占比2.9%。
有需求即有市场,与市场经济杠杆一样,艺术品的价格是由市场需求决定。譬如在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2000—2015年间的年化投资回报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并且该阶段呈现出近现代书画的投资回报较高、尤其是出自名家的中低价位作品,当代书画紧跟其后,而古代书画最低的一般规律。
艺术品投资虽有部分规律可循,但投资与风险总是相伴相生。尤其在以需求为驱动力的艺术品市场,需求是重中之重。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判断一件作品是否能获得高收益的经济回报,需要极其敏锐独到的眼光,其中包括对作品本身的中肯品鉴,对市场热点的准确判断,了解作品的市场认同度等等。
联系电话:17576083870(谭经理)
微信:Petpet20171117
qq:477640501
邮箱:4776405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