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产品推荐分享组

保险箱里39亿竟变废报纸!农行摊上大事了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电视剧《大宅门》里,白景琦在济南创业缺钱。于是想了个办法,将一个封好的箱子拿到当铺借钱,说里面装的是祖传的宝贝,但不准启封验货。掌柜的基于信任,没验货就借了白景琦2000两银子。后来白景琦赚了,前去赎当,告诉大家,箱子里其实是他的一泡屎。

 

银行间票据买卖经常不验票,只要能还上,里面封的就是传家宝;要是还不上,打开就是一泡屎。

 

这是网友对刚刚爆出的农行39亿票据窝案所做的神评论,或许并不准确,但却十分传神:

 

当农行的人打开保险柜,准备把39亿票据拿出来的时候,一众人等全都傻了,里面没有票据,只有一堆烂报纸。

 

22日晚,农行发布公告称“近日,农业银行北京分行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经核查,涉及风险金额为39.15亿元……”

 

原来,农行北京分行(下称农行北分)的2名员工非法套取了38亿元票据,同时利用该票据进行回购资金,违法所得有相当部分资金流入股市,而由于股价下跌,出现巨额资金缺口无法兑付。由于涉及金额巨大,。

 

据了解,由于票据回购业务涉及计财部门、柜台部门、信贷部门等前、中、后台至少四个部门,只有串联才可以违规操作,因此这一案件显然不仅仅涉2人,而是窝案。据消息人士透露,农行北分2015年违规进行票据回购规模累计达到70亿元。


某银行人士介绍,在去年6月底的股灾之前,很多资金借道票据融资进入股市,这些票据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相当于打白条,股灾之后,票据套现做的场外配资出现大笔亏损,最后连渣都没有。

 

这位人士还说,这一现象在江浙一带非常普遍,窟窿非常大,基本上每家银行都会有。农行这次爆出的39亿,不过是冰山一角。

 

在春节前后市场资金短缺的背景下,此次“票据风暴”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流动性紧张。因为票据融资规模非常大,将近五万亿,影响不言而喻。

 

在很多投资票据理财的人看来,票据是一种非常安全的理财方式,那么,为什么看上去很安全的票据业务也会出问题?

 

要搞明白,首先要搞懂票据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常用票据分两种,第一种银行承兑汇票,第二种商业承兑汇票。前者就是企业缺钱,跑银行开张票,然后,无论是谁只要拿了这张票,就可以跑银行去拿钱,银行必须无理由的给你钱。后者则是把银行的主体换位企业。商业承兑汇票看的是企业自身的信用,风险高,而银行承兑汇票,则是银行信用,按照普通的理解,风险度是较小的。

 

很多人把票据的风险指向票据的真假,其实并非如此。这里的核心在于银行承兑汇票的流转是有严格要求的,不符合这些要求的票据,其实也可能有相当风险。同样一张票,不同的操作流程结果是完全不同的,而这正是票据业务最大的风险所在。

 

过去传统的票据产业链其实很明晰了。企业缺钱,找银行开票,然后开完票找掮客贴现拿现金,掮客回头再找银行贴现掉,这样的风险不大。

 

但是,现在互联网出现了,这个业务开始走出相对封闭的圈子,也从一定的人群中脱离出来,成为了大众所要接触的信贷业务了。企业缺钱,找银行开票,企业拿到票据之后,原先找掮客,现在不需要了,直接找个P2P平台说,我要用钱,我有票据,我给你票,你给我钱,然后P2P平台拿到票之后,发一个标的说,我这里有张票,你们给我钱,不用怕,到期之后,票据贴现拿到钱就还给你们。

 

这个流程看上去很清晰,逻辑也很清楚,这个也是为什么每个平台都说自己无风险的原因。但是问题是,很多东西想像都是美好的,真操作起来就不是如此了。其实,做票据的P2P平台,因为缺乏透明度,业务上的真真假假,只有自己才知道。投资者只看到了票据的安全,却对背后的黑幕不慎了解。

 

其实什么投资,风险都是有的,多加小心方能使得万年船。最后附上几大票据业务风险点,供君参考:


一是假票风险。当前市场上流通有假票、克隆票,如非专业人员难辨真假,甚至一些假票本身就是出自专业银行。


二是背书风险。由于票据可以流通转让,但是如果转让次数过多,流通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失误或差错,都将给票据兑付带来更大的风险。


三是延迟兑付风险。受银行资金情况、汇票规范情况等的制约,银行有可能要求延迟兑付。因此,平台在开展票据业务时,也要注意银行的资质。


四是被止付、被冻结风险。平台在质押票据开展业务时,还要防止票据被止付等风险,注意票据是否曾有过挂失等情况。


。虽然票据可以抵押、转让,但《票据法》规定,票据转让仅适用于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情况下,如果突破了此红线,银行完全可以拒绝兑付。



↓↓↓猛戳阅读原文,领取投米网180元理财红包!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