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产品推荐分享组

小小的粮票真的能值那么多钱吗?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找收购的:不存在收购,特别是公司,在中国的法律上有明确规定,任何企业不得以任何名义收购个人的古董,古玩,文物,珍贵药材等,非法倒卖,走私均要承担法律责任。

为什么这么值钱我的卖不出去:你没找对平台,你去摆摊,就是把刘益谦价值两亿的鸡缸杯交给你,也卖不出去价位,因为你的客户群体没找对。

为什么一定要走高端平台:收藏品就像是奢侈品一样,不是每个人都能消费得起的,你只有找到高端的买家才能卖得出去高价。 (“举个例子”一件十万的藏品要找到五百万身价的买家,一件一百万级别的藏品要找到五千


在钱币收藏当中,经常听人讨论的无疑最多的是人民币,其次就是各种纪念币、金银币、港澳台币或者是外币,甚至民国时期的各种纸币,改革开放时期的产物外汇券和国库券,这些都有一定的收藏群体和研究发现。反观有种“纸币”,在建国后的计划经济时期,长期主导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这就是“粮票”。

很多老一辈的人都知道,粮票在那个年代是人们生活当中必不可缺的东西,没粮票的话,有钱也未必能买到东西。所以那个时候,有人说粮票是中国的“第二货币”,甚至还有人大胆假设说直接废除人民币的流通,因为没有粮票,再多钱也没用。但粮票毕竟是经济落后的条件下,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因此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粮票早已退出市场流通,成为了收藏品。

这里说的粮票是广义的粮票,包含了副食品券(例如肉票、油票、鸡蛋票、糖票等)和工业券(布票、煤票、肥皂票、自行车票等)。因为粮票本身包含和细分的项目太多,,而且很多粮票有时间限制,这就使得如今存世的粮票品种非常复杂,也非常地多,至今也没有一个比较完整完善的统计目录出现。这就使得粮票缺乏统一的认识,在没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自然很少人贸然进入这块市场。

另外,粮票由于在那时是一种生存工具,因此粮票与一般的纸币不同的是,上面没有票号,也就是说在没有官方确切的发行量数据下,收藏者无法通过票号研究出较为精确的大致发行量,这也就给了收藏者一个很大的难题:存世量到底有多少。事实上这个确实无法统计,因此,虽然粮票收藏当中,价值高低仍然是靠“物以稀为贵”这一法则,但在未知具体量的情况下,没人能够就其价值制定相对统一的标准,这也使得不收藏的人不会收藏,收藏的人不会轻易把藏品交由市场流通。而收藏品在收藏市场上缺乏流通就会导致收藏品价格涨幅缓慢,因此粮票收藏者自然就很少。

放眼全国市场,价值上万的品种至少有上百种,如上世纪30年代初发行,,可谓票据中的《全国山河一片红》,由于目前仅发现4枚,单枚价值已超过20万元。

票证最火时期主要集中在上世纪90年代初至2005年期间,专家认为,布票、粮票、肉票等票证属于不可再生的断代产物,兼具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又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经济环境,这是不少新兴藏品无法比拟的,因此其后市表现令人期待。

如今,各种粮食和粮食制品琳琅满目,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民的餐桌越来越丰富,人们再也不会忍饥挨饿,也不用担心缺粮少食。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懂得粮食的珍贵,更应该懂得珍惜粮食,更应该摒弃浪费粮食的不良习惯。须知盘中餐,都是农民伯伯辛勤汗水的成果,粒粒皆辛苦啊!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之维艰。很多人总是梦想有远方、诗和田野的浪漫,却不知如果腹中饥肠辘辘,身上衣不蔽体,还会有这份浪漫的心境吗?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我们也要脚踏实地。在享受田野金黄色稻浪和各种食品的美好中,懂得谦恭和奉献,如三毛诗中说的那样:学做一棵挺直的稻秆,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