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农业银行股票代码是601288。但很少有人知道,股票代码是600653的申华控股也曾被称为“农行股票”。在农行上海分行的行史馆里,静静地躺着一张申华电工1990年增发的股票实物,以及反映当时人们在农行上海浦东分行证券营业部排队认购申华股票盛况的照片。
申华控股,即上海申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6年7月1日,是一家综合类的上市公司,其前身是上海申华电工联合公司。 “申华电工”是中国证券市场上著名的“老八股”中的第一支,也是当时著名的“三无概念股”,更是改革开放后农村的第一支股票。由于1987年首次发行和1990年的增发都由农行上海分行证券营业部承销,该股票被戏称为“农行股票”。
申华股票发行过程中有三段有趣的特殊故事。也正是这三段故事,反映了当时农行人不唯上、只唯实、敢闯敢试的胆识和勇气。
破例首发
1987年3月12日,,申华电工联合公司首次发行股票100万元(面值10元,共10万股),由农业银行上海分行承销。
当申华电工联合公司准备发行股票时,正好碰上了国库券发行。由于当时国家建设资金紧张,,因此两个发行日期“撞车”,,任何资金筹集活动都必须停止。
这可怎么办?股票发行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况且作为第一家乡镇企业的股票发行“第一枪”打不响,对公司、对农行、对投资者,以及对上海资本市场的后续发展都非常不利。焦急万分的公司高层找到时任农行上海市分行行长林中杰。
林中杰在了解情况后,,中心思想就是希望人行领导能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予以特事特办。最终,人行上海分行牵头农行、金管处相关领导开会商议,破例准许股票按期发行。这个“农行股票”终于顺利首发,按时降生,为广大乡镇企业解决资金紧缺问题探索了资本市场融资的新道路,也显示了农行股票承销的实力。
过江销售
申华电工第一次发行额度为100万元。这是中国农村的第一支股票,又定向规定只能在浦东的农业银行网点发售。由于当时浦东主要居民是农民,根本不了解股票的意义,担心购买后流通有问题而倾家荡产,因此,浦东地区的股票销售很不理想。
怎么办?眼看承销期就要到了。这既是农村股票的“第一枪”,更是农行承销业务的“第一枪”,无论如何也不能“哑火”。考虑到浦西地区经济发达,还有好多“老克勒(英文clerk的音译)”曾经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证券经纪人或老银行,因此,农行上海分行的领导们一致拍板决定——让承销不掉的股票“摆渡”过江,在老上海的金融集聚区——外滩的分行营业部销售。
果然,黄埔区的投资者闻风而动,一天之内就把剩下的股票抢购一空。事实证明,这些投资者因此掘到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桶金,收益最好的购买者获利数十倍。
半夜增发
1990年12月19日,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的日子。为了给上交所开张增加筹码,增添热闹的气氛,申华公司在18日增发股票400万元(面值10元,共40万股)。当时,农行上海浦东分行证券营业部和万国证券均为增发承销商。
17日,冬雨绵绵,十分阴冷。当时,得知这只“农行股票”增发消息的投资者在17日白天就已在万国证券市区的3个销售点和农行浦东分行证券营业部排队。眼看人越来越多,为防不测,几个销售点在17日夜里发放申购预约单。,,广场派出所没有户籍警,。当时,长长的队伍在广场上绕了几圈,不少购买者用砖头、凳子占位,自己先回家睡觉了。
为避免人太多引发事故,影响第二天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市,、市人大所在地的安全,。
在预约购买开闸的那一刻,上海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日本NHK电视台、包括申华公司的四台摄像机和上海、浙江、、香港等驻沪平面媒体见证了这一疯狂的场面。结果,大多数用砖头、凳子占位或没带现金的购买者因此而落空,纷纷抗议。但因为发售公告只有日期并没有具体的钟点,结果也只能不了了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