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产品推荐分享组

量化宽鬆后的宿醉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本文為台灣《工商時報》社論,2018年5月22日)

 

美国房贷利率创下七年来的新高、全球中央银行的外汇存底暴减600亿美元、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上扬至3.10%、来到2011年的新高点、追踪新兴市场债券的摩根新兴市场债券ETF基金(iShares J.P. Morgan USD Emerging Markets Bond ETF),到5月下半月已经创下5%的跌幅,外加过去三年举债金额暴增的新兴科技公司,偿债与借新还旧的压力大增,量化宽松政策退场的宿醉,正在全球蔓延当中。

 

5月中旬,纽约联准会例行公布美国国债的「托管余额」,这个统计反映各国中央银行持有美元外汇存底的增减趋势,5月9日的美国国债托管余额是3.04兆美元,较今年3月的高点3.11兆美元,减少了600多亿美元,讯息非常明确:「新兴市场的中央银行,为了缓和资金外流、汇率贬值的压力,大力护盘的结果,使得各国央行的外汇存底出现显著下滑的趋势。」

 

这个趋势当然与美元汇率突然转强有关。表面上看,美元汇率指数在5月18日是93.66,与去年同期的97.22相比较,还贬值了3.6%,但是,美元汇率从去年底至今年3月,在89点上下做了长达12周的打底,第二季一开始就展现强劲的涨势,短短5周升值超过4%,而且还在持续创下年度新高。

 

这段期间,阿根廷披索、土耳其里拉等货币都出现近乎崩盘的贬值,施行钉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的香港,也出现汇率顶住7.85港币兑一美元的贬值天花板,资金大量外流的现象。港币资金外流从3月中旬至今,已经持续两个月,其间一度迫使香港金管局13度在市场进行干预,金额高达513亿港元。

 

在量化宽松创造的低利率环境下,新兴市场国家与企业大量发行债券,如今正面临美元汇率上扬、借贷利率上升的负面循环压力,国际清算银行统计,从上一次金融海啸爆发前的2007年底,到2017年9月底为止,新兴市场国家发行的美元债券总额,增加了11兆美元;而国际债券网站CreditSights的统计则发现,光是2017年一年,新兴市场国家就增发了4,500亿美元的债券,当然又是创下历史新高。

 

在美元公债接近零利率的环境下,许多新兴市场的政府与企业,大量发行低利率美元债券,以降低借贷成本,部分国家例如阿根廷,甚至鼓励本国企业或是外资,借贷低利率的美元,换汇进入阿根廷购买年息高达25%的短期国库券(Lebac bond),然而,这种借美元套本国高息的财务操作,今年成了小型金融风暴的重灾区,阿根廷披索汇率在一年之内贬值近5成、土耳其里拉一个月贬值17%,过去几年在美元与新兴市场套利操作的热钱,如今纷纷沦为灾民,蜂拥而出已经不求保本,但求不要血本无归即可。

 

这场量化宽松的宿醉至今还在蔓延,喝了烈酒的新兴市场率先倒地,其他大量举债的企业,当然也包括美国的科技公司在内,很快也会面临饮酒过度的后遗症。

 

科技公司的举债增加是个奇特的现象,传统上,新创的科技公司高度仰赖创投基金与私募基金的股权投资,在债券市场并不活跃,资金供应者面对高度的创业风险,同一笔资金当然选择可能暴涨数百倍的股权投资,而不是收息有限的债券,特别是在零利率的环境下,新兴的科技公司的债券是债券投资者排在后面的选项。

 

然而,在FAANG引领的科技龙头股票狂潮中,科技公司的债券突然成为市场抢手货,科技公司的发债金额,占彭博信息的投资等级企业债券指数(Investment grade corporate bond index, NYSEARCA:LQD)的比重,从2014年初的5%左右一路向上攀升,到去年第四季已经增加到8%。以投资等级债券发行余额约5兆美元的规模计算,科技公司在过去四年半,新增了1,500亿美元的企业债余额。

 

类似的债务泡沫在过去不断发生,例如1999年网络泡沫破灭之前,美国的电信公司以建设高速光纤网络为题材大量发债,电信债券占LQD比重从8%暴增到13%,结果在网络泡沫破灭后,美国电信公司类股的股价指数连续3年都出现三成的跌幅,整个产业的总市值最多跌掉八成;而后,金融股成为债券市场发展的主力,从04年到07年,金融类股发债占LQD比重从35%增加至45%,随后就引爆金融海啸。

 

接着是2011年之后的油价大涨,独立能源公司大量发债,占高收益债指数成分比重,在11年至14年之间从6%暴增到9%,而后国际油价崩跌,同样又引发一次能源股的崩盘。这次的科技公司举债泡沫,最具代表性的是像特斯拉这样的新兴产业龙头,出现企业债信被评为垃圾等级,公司股价却一路狂涨的「背离」奇迹,以过去几次发债大增的产业都发生股价崩盘的历史经验来推估,这次科技股发生泡沫的机率,恐怕只是规模大小的问题而已了。

 

标准普尔信评公司统计,2017年底评等的企业,有37%被列为超高负债企业,比2007年金融风暴前夕还高出5个百分点,企业债务泡沫现象明显,虽然不会立即破灭,却是联准会与各主要国家中央银行,再次面临挑战的新课题。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張望財鑫】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