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毅讲过一个概念:年轻人要分得清资产和负债。你要成为富人,就应该花钱买资产而不是买负债。宗毅对资产和负债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界定,如果你买了这个东西能够让你把外面的钱放进你的口袋,那么这个东西就叫资产;如果买了这个东西,是让你把你口袋里的钱拿出去,那这是负债。
买房子如果是自住而不是用来投资,这就意味着这个自住的房子不能带来收入,这个房子就是负债。这种观念就是来源于《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其实最核心的一个点就是强调资产跟负债的概念。
富人之所以富,是因为他们一直在买进资产;穷人之所以穷,就是因为不停地花钱买负债,这是穷人跟富人差距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
中产阶级每天非常拼命地工作,需要花钱的地方总是越来越多,并不是因为他们挣不到足够多的钱,而是他们购买的是负债,不是资产。升职加薪没法让你摆脱财务上的困境,主要原因就是你的收入其实也是一种负债,工资是要交税的。
如果你有年薪五六十万的在北京、上海、深圳工作的朋友,你可以问问他们的个税,数字非常吓人。不仅仅个税,参加工作天天跟五险一金打交道,实际上拿到的钱比税前收入要低好多。表面上看,五险一金是从工资里扣一部分,单位给补交,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五险一金的账户。
实际上你的保险支出比你感觉到的扣的部分要多得多,“羊毛出在羊身上”,公司只不过是把应该给你的钱挪到社保账户里,实际上还是扣了你的钱,所以说工资里面是包含大量的负债的,这就是为啥你靠工资永远无法发家致富。
随着升职加薪,大部分人都会去买一套房子,房子又是一套负债。要开始交各种税费,未来买房子还要增加更多的税收,要买一些新家具,装修,匹配一辆新车。当然在中国这个环境里,房子是资产还是负债挺有争议的,绝大多数的中国老百姓都觉得房子会升值,罗伯特·清崎认为房子不可能总是升值,肯定有升有跌。
你不知道房子未来会怎么样,所以没法说它属于资产项。地产界的大炮经常说,咱们国家的地产不够市场化,政府想升就升,所以很可能房价不会降的。咱们就且看着,时间会检验这个市场到底会怎么样。
买房子升或跌都不是最大的损失,最大的损失就是让你失去一个致富的机会,因为你把所有的钱都投到房子上了,不得不努力地工作去还房贷,这时候它占用了你的现金,你就很难让你的现金流到资产上去。
罗伯特·清崎指出来,如果你买一套房子自住,给你带不来其他的收益,这都是小事,最根本的就是让你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因为你的钱没法在资本市场上投资各种金融产品,导致永远无法获得投资经验,不会成为金融市场上成熟的投资者,即使遇到好多大的投资机会也抓不住。
每一次资本市场上财富重新分配的时候,一定是掌握更多信息知识的这部分人拿走了绝大多数的利益。并不是说年轻人一定不能买房子,这里主要还是讲资产和负债的区别,通过房子这件事以小见大。
罗伯特·清崎认为真正的资产主要就是这么几类:
不需要你到场就可以正常运作的业务。比如你投资一家公司,做了这家公司的股东,这时候不需要运营这家公司,等着分红就行了。
金融市场上各类的工具。像股票、债券、共同基金,你买这些东西能够获得股息分红,而且还可以交易能升值。
能产生收入的房地产。不是一般的自住型的房子,如果你把买的房子租出去,这时候就有租金收入,房子就可以算资产了。
票据。票据转手之后会有贴现率,也有一定的收益。
版税。比如说搞音乐,搞文学创作,都可以卖版权获得版税收入吗,也包括一些专利。
还需要特别注意一点,有一个词容易误导大家:净资产。你手头持有的贵重物品,比如高尔夫球杆,艺术藏品,高档手表,汽车,在会计上来说,这些都属于一个人的净资产。这就是说,如果你把地下室仓库里的东西拿出来让银行评估一下,有可能拿这些东西作为资产评估,去银行贷款。
但是会计学上的净资产的算法有问题,就是当你陷入财务困境的时候,如果你为了获得足够多的资金想把这些资产卖掉,你就会发现这些资产的实际价值没有会计学资产负债表里的价值多,真要变现的时候往往是卖不上价去的。
如果你理解了净资产的概念,就会发现会计上评估出来的资产负债表是一个虚高的数据。罗伯特·清崎反对大家买入净资产的东西,比如车子,买车绝对是贬值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
比较可悲的是,银行的客户经理认为车是一个大额的资产,这就是会计学上的算法跟实际的理财概念是有区别的。实际生活中,让你财务上捉襟见肘的主要原因往往就是这些所谓的净资产,因为它们会吞噬你的现金流。你想想你每年养车要花多少钱,还不算各种税费、油耗、保险,基本就是个无底洞,何况还有每年的折旧。
罗伯特·清崎特别重视的一点就是,你要维持现金流的不错状态。真正的财富就是,假如你现在停了所有的工作,看看你能撑多久,这个就反映你的财富情况。也就是说,财富的本质在于你有多少现金流,以及你创造现金流的能力。
如果你手里有很多一家好公司的股票,或者有几套房子租出去了。那么即便你完全不工作了,依然可以通过这些被动的收入,获得一个不错的现金流支持。有些人手里可能有若干套房子,家里还有几辆车,但是他们没有多少现金流。这就是为什么会计上认为净资产很多,实际上资产状况并没有会计报表上显示的那么好。
罗伯特·清崎特别点出,你买入资产一定要选择经济形势比较差的时候。这两年互联网行业有一个说法叫做“资本寒冬”,大概是从2015年底一直蔓延到今年,号称:资本都收紧了,对于创业者不是一个好消息。
其实对于小的创业公司来说,现在资本寒冬的大环境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经济形势特别好的时候,市场上资金特别多,很多创业企业为了套投资人的钱,往往什么乱七八糟的项目都敢上,这就导致市场上是鱼龙混杂的。很多非常烂的公司,可能打了一个什么名头,就跑出来成功地融资了。
比如零二、零三年的时候,北京那边有特别多九零后。当时20出头的正是第一批的创业者,特别吸引眼球,这帮人创造了一些比较小的创业公司之后,好多公司投了钱,这个公司就死掉了。
在那样的环境下,假如你扎扎实实地去创业,没有九零后的标签,媒体很难关注到你,你只能通过大量地海投商业计划书,希望有一天他们能看到你这个项目不错,然后投给你钱。
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大量的资本泡沫被挤出去,很多特别差的企业自己就死掉了,你就比较容易脱颖而出,因为你的企业比较扎实。这个道理放在个人理财身上也一样成立,形势特别差的时候,你能投资一个比较好的资产。
像现在的股票形势就特别差,这一两年买入一些股票,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股票市场价格已经被人抬起来后,你很可能买了之后就会被套牢。股票市场就是一个割韭菜的游戏,所有的散户都是韭菜,进来基本就是赔钱的,95%的散户都是这个宿命。这其实就是你的投资逻辑决定的,好多股票玩得好的都是在做长线,很少有做短线交易的。
短线交易其实就有一点骗人的性质,形势特别差的时候你买进去,等形式一好起来你最起码可能会翻个一两倍,之后你就直接套现走人了,套住的都是那些在高位接盘的散,散户是看到市场好了,才冲进去。
真正有理财思维的这些人,通常就像炒股高手一样反向操作,选一个市场特别差的时候进去购买,在市场开始变好的时候套现离场。罗伯特·清崎第一笔钱是炒房炒来的。他这个投资也是反向操作的,一次金融危机来了之后所有人都开始往外跑,房地产,这时候他大量地去接盘,选择了一些非常有升值潜力的地段,地产形势回暖之后,他赚了一大笔钱。
他具体的操作手法特别有意思。当时经济形势不好到,原先值十万美金的一个房子,现在可能七万五就能买下来。他专门去找那种处理破产案子的律师事务所,去打听有没有破产了需要拍卖房子的那种机会。这种时候拿到的房子往往比市面上七万五的价格还要低很多,一般只需要两万。
他先交一个定金,这个定金一般是10%,也就是2000块钱。这2000块钱他不自己出,而是向他朋友借。他借的时候说用最多不会超过三个月,还的时候给10%的利息。
借钱付了定金之后,罗伯特·清崎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卖这个房子,卖价六万块。所以好多人就跑来买房子,他就把这些人组织起来,让大家实地看房,还让好几拨人同时来看。大家一看很抢手,好多人几分钟之内就把这房子给买下来了。
罗伯特·清崎就让决定买房子的人先付2500块的定金,拿到后首先还给朋友2200块钱,所有人皆大欢喜。他收了客户付的六万块钱,,房子过户到罗伯特·清崎名下,他再做一次手续的变更,过户给客户。这个过程他没动用自己一分钱现金流,净赚了四万块钱。
更奇葩的是,他赚了这四万块钱之后不是存到银行里吃利息,他让买房子的人不要给他现金,给他开成承兑汇票。承兑汇票有一点像远期支付的支票,他要求买房子的人给他开30年的期限,这笔钱罗伯特·清崎要30年之后才能取出来。
他很清楚,美国的税收这么贵,一旦把卖房子挣的四万块钱打到自己账上,这是交易获利,是百分之百要收费的。这一拖延就等于交税的时间拖到了30年之后。还有一个好处,承兑汇票有点像存款,银行是要付给罗伯特·清崎利息的。承兑汇票的利息通常是比普通的存款利息要高不少。那个年代,承兑汇票的利率居然有10%。
他当时总共做了六笔这样的房地产生意,总共赚了19万美元。全部开成承兑汇票,每年利息就是1.9万美元。这个利息收入就是他的资产了,所以他把这个钱拿去花了。
拿利息去付这些开支的话,相当说拿的是税前收入付开支,这样是更省成本的。
这里面考虑的因素很复杂,税收,市场,现金流,他连定金都用他朋友的钱,这样节省了自己的现金流,自己的现金就可以投资其他的项目,继续钱生钱。
这个例子整体反映了罗伯特·清崎自己所讲的这套理论,非常典型的把钱用在买资产,而不是买负债上。
最后稍微讲一点负债,单独讲一讲奢侈品消费。你的收入现金流增加的时候,往往消费欲望也被刺激起来,你很愿意去买点奢侈品。在奢侈品购买这件事上,穷人跟富人最重要的一点区别是,富人最后才去买奢侈品,穷人和中产阶级会先买奢侈品。
比如大房子、珠宝、皮衣、宝石、游艇,都是奢侈品,中产阶级和穷人只要有了钱就想方设法去买这些东西,这会让他们看上去特别富有,这其实是满足比较虚荣的心态,实际上这时候就往往陷入负债的陷阱里面了。
对于富人来说,往往是拿到钱之后第一反应去购买一些资产,让钱继续生钱,未来这些所有的资产都生出巨大的利益来之后他们再拿这个钱去购买奢侈品。
罗伯特·清崎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他说他妻子买了一辆奔驰汽车,但是他妻子并不是非常努力地去工作,获得了更多的收入,然后来买这辆汽车的。他们通过房地产的生意来获利,去买的这个汽车。而且为了买这辆奔驰汽车,他妻子等了四年,因为房地产升值有一个过程。
像《裂变式创业》里,宗毅说他创业十几年都没有买过房子,去买房子的时候一天就买了三套,因为对他来说买房子已经不是问题了,他之前把所有的资金都是用来购买资产,这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老马商书房”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