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产品推荐分享组

【资产配置发展历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编者按:


现在公众号有置顶功能了,大家把微信更新到最新版本,点开“领航新商业生态”公众号。点“置顶公众号”键,就可以置顶了,这样。不管我们什么时候更新,您都能容易找到。




第一阶段 银行一家独大

在大家最早的认知里,接触到的金融机构就是银行,银行有国家的信用做背书,安全性无疑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最早大家做理财,都是在银行购买各种期限定期理财产品,像现在银行常见的30天、60天、90天等定期理财,或者是1年——5年的这种定期存款等,以及在银行购买国家发行的国库券等。现行收益率相信您一般在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都可以看到,起投门槛不高,很多5万即可投资。 

第二阶段 信托开始发展

2010年左右,,信托产品的起投金额为100万元,很多高净值人群开始慢慢接触到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必须持牌照经营,都是国资或者地方政府背景,也有一些外资入股。目前全国由银监会发放牌照的信托公司共有68家。信托蓬勃发展的时候,除了可以在信托公司直接购买信托产品外,很多银行也都在代销信托产品(但是银行做的信托产品,同样的内容的情况下要比信托公司的产品收益要低很多,中间的价差就是银行获得的利益)。

4万亿的投资号召,全国大力进行房产开发以及政府基础建设投资,所以那时候大家买的信托产品,大部分也都是投向这两个方向。当时投资的利率也很可观,年化收益率12%甚至更高。信托在前些年的发展中有一条行业默认的潜规则,就是刚性兑付,如果投资的项目出了问题,投资者的本息也会由信托公司提供自有资金或者其他资金池的资金来进行偿付,保证投资者的利益。所以当时最早接触信托产品的客户也在那两年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第三阶段 资管产品开始涌现

在信托蓬勃发展,并且存量规模越来越大的同时,各大券商也想从这个市场中分一杯羹,所以在2012年左右,,基金子公司开始陆续成立,也就是后来大家所说的资管公司。同样的,资管公司也是需要持牌经营的,目前市场中由证监会发放牌照的资管公司总共71家。主要的经营范围,也是主要围绕房地产开发与政府基础建设项目投资,起投金额也为100万元,资管产品的收益率也依然很可观,依然可以达到12%左右。

 

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各阶段发展重心的转移,2013年底的样子,国家颁布条例,限制集合类信托产品、资管产品的大额资金投向商业地产的开发项目,所以后来这种项目便渐渐少了,剩下的产品都是主要投向政府基础建设。并且随着市场日趋发展成熟,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信托、资管产品的收益率也日渐下降。到2013年底时,主流的收益率一般在年化11%左右。

但是随着地方政府平台融资的规模越来越大,债务缺口也越来越大,为了防范风险,国家在201410月颁布43号文件,要求地方政府平台适度举债、禁止违法违规举债,要求地方政府用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和依靠国家各大银行的贷款的形式来融资,置换之前的高成本债务。从这个阶段开始,投向地方政府建设的信托和资管产品开始慢慢的减少,收益率也随之下降。截止到2016年年中的时候,信托、资管产品的收益率一般为8%左右,甚至更低,并且产品的期限也从1年期、2年期调整到3年期甚至更长,主要的投资地区也都是针对云南、贵州、广西等经济不发达地区,风险越来越大。

 

第四阶段 私募基金开始崛起

20141月17号,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规章,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进行备案,赋予私募基金合法身份,同时私募基金管理人可以独立发行产品,产品也是100万元起。随之,私募基金成为正规军,,目前总共。同时由于信托牌照和资管牌照的稀缺性,一些有志于做资产管理的专业人士,开始进驻私募基金领域。到2016年,随着信托、资管公司业务的萎缩,私募基金行业开始蓬勃发展,投资的行业、公司、项目范围等也开始全面开花。截止到201712月,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到10.9万亿元,已成为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目前银行的钱都投了私募,14万亿银行资金进入私募,因为私募有其自身优势:1,私募基金的期限较长,运作稳定,对银行吸收理财端资金比较有利;2,私募基金操作比较灵活,能根据市场及时调整策略;3,私募基金越来越规范,安全,信托有一法三规,私募基金有一法六规,信息披露更公开,我们公司每只产品都有季度报告投资底层资产及产品运作情况一目了然。总之,一直以来,风险偏好低的银行,保险资金都投向私募了,可见其安全及优势!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作者:Neo




金融界投资

《IPO/VC/PE/MA金融圈》做最靠谱的投资人群体

       汇聚风投、创投、私募、投行、并购、上市公司、产业集团等朋友。感谢高盛、摩根、红杉、九鼎、复星等数千家机构朋友的鼎力支持。


一个专注于精品阅读的金融公众号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