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产品推荐分享组

基于这三大风险考量我把美股加入资产配置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朋友常问我为什么投资美股?

我的回答如下:

投资应对的是未来,但是没有人能准确预测未来。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有好有坏,可能会增加我们的投资报酬;也有可能减损我们日后的投资绩效,甚至造成长期的损失。我一向以长期的观点看待我的投资,短期的波动与帐面亏损在我的投资信仰中都是无可避免,应该耐心宽容以对!但是长期投资人,最无法坐视“永久亏损的风险”。身为台湾小散户,我特别关心这三大风险

汇率风险

就国际货币市场而言,新台币夹在一篮子强势货币之间就像个小媳妇,处处得看列强脸色,照理说岛国人民对汇率风险应该十分敏感、关切。偏偏台湾央行总裁彭淮南,于1998 年2 月25 日就任以来,近20 年期间,替岛国人民眼观四面、耳听八方,采用他广为人知的【柳树理论】及【逆风操作】策略,将新台币与美元的汇率一直稳定控制在30~35 元之间。让台湾人渐渐失去汇率风险意识,不知不觉地竟相信新台币的天花板与地板有如铜墙铁壁,无法攻破!


这期间我们经历过了1997 年亚洲金融风暴、1998 年俄罗斯债务违约卢布大贬、2000 年国内政党轮替、2000~2001 年科技股泡沫破裂、2001 年美国911 攻击、2003 年亚洲SARS 疫情、 2004 年总统大选前枪击、2006 、2008 年的世纪金融风暴、2012 年欧债危机、2013 年起日本采宽松货币政策、刻意让日圆大幅贬值,2015 ~2016 年中国股灾连带使澳币大贬、2016 年6 月英国脱欧英镑崩跌、2016 年底印度废旧钞卢比贬至历史新低、2017 年美国美联储升息…这一连串国内外都引爆了大小程度不一的股汇市风暴。

也促使国际投资人在规划建构自己的资产配置与投资组合时,一定会深思熟虑地将本地货币的汇率风险纳入考量时;反观台湾投资人在央行长期稳定的汇率政策催眠下,汇率风险意识就显得薄弱,许多人的身家全部都押在新台币资产!

姑且不论年近 80 岁的彭淮南功过,他在央行总裁任期将于 2018 年 2 月 25 日届满,他已亲口表示将在任期届满后退休。旧人下台身影已不远,就算新人愿意萧规曹随继续坚持“稳定台币” 政策,但是未来的事没有人说得准,谁知道新台币会不会哪一天在国际情势的逼迫下,打破天花板与地板的箱型束缚限制,就此天翻地覆?

可能发生的事就是风险的范围,所有的经典投资书籍,都教我们:报酬是投资人冒着风险换来的。风险不会消失!只能有意识地去承担风险与分散风险,才能换取合理的报酬。我希望我的资产配置遇到巨大的汇率风险时,能保有相当的缓冲。

美元一向被视为避险货币,所以我选择进入美国金融市场用美元投资全世界,来避免单一货币资产的风险。消极面,要保护自己的资产,降低巨幅波动受到惨烈的亏损;积极面,希望自己的投资组合在汇率负面冲击下还行有余力,!

市场系统风险  

投资人的资产预期报酬率会受到两大风险因子的影响:“系统风险” 与“非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例如个股、个别债券风险或区域风险,是可以利用多角化投资来分散风险;但是“系统风险” 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 是指对于整个市场具有威胁性的风险,如严重通胀通缩、物价指数失控、货币供给失衡、利率急速上升、汇率大幅急贬急涨等。

遇到“系统风险” 时,所有的投资人都无法幸免,只能透过事前安排负相关性或低相关性的不同资产类别配置将亏损的可能性与幅度降低,来确保长期财富不受侵蚀。

先来看美国股市历史上最惨烈的三次风暴时,股票资产与债券资产分别的表现:

  • 1929 年至 1933 年之间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

  • 2000 年的科技泡沫

  • 2008 年次贷金融风暴

参照上面三个表格,我们可以轻易就看出美股大盘S&P500 指数遇到系统性风险大跌时,其他两个债券资产: 3-month T-Bill (美国三个月短期国库券) 与10-year T -Bond (美国十年期国库债券) 的价格不跌反涨(或小跌),股债充分呈现负相关特性。

再来看看债券投资人心中永远的阴霾!1994 年是美国债券投资者既难忘又不堪回首的一年,当年美联储主席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 六年来突然首次大幅加息,将美国基准利率自3% 急速拉升至6% ,重创热络的债市,导致一堆债券投资人的亏损惨重,被称为【债券大屠杀】。下面这张表格,也可以看出债券低迷时,股市稍稍撑住大局没有一起沉沦!

  • 1994 年债券大屠杀


如果遇到股市与债市都陷入困境,一同下跌呢?网络社团高手就建议社友们在资产配置中除了VT (全球股票大盘指数ETF) and BND (美国总体债券市场ETF) 的配置之外,加入不动产投资基金ETF ,例如VNQ (美国全市场房地产ETF ) 或RWO (全世界房地产ETF),他提防的风险是类似金融历史上恶名昭彰的70年代的「停滞性通膨」时期,如下图1966~1981这15年间,美国遇到越战、石油危机、滞涨,道琼指数一直在600点至1000点之间箱型盘整,在金融史上称作Long Flat Period ,如图(五) 中显示1966 年的道琼指数是969 点,经过15 年后来到1981 年,指数还是停留在964 点,可以想像当时的股投资人有多么的郁卒。

  • 美国金融史的股市三大盘整期


同一期间,债市投资人也不好受,十多年盘整下来,股票和债券年化报酬率都很难看,可以发现十年报酬率完完全全被通胀侵蚀掉。

  • 美股最差十年股票报酬

  • 下图的最差十年债劵报酬


  • 每十年的股市、债券、现金定存、房产年化报酬率与通胀率


  • 自1970 年来— 黄金每十年的报酬率


  • 1962 年起~ 美国十年期国库债券殖利率–在1981 年9 月冲破15%–国库券价格大跌

  • 自1913 年起~ 每十年累积通货膨胀


一般而言,股市的长期报酬率足以打败通胀,但在1970 年代那十年,房地产和黄金,是唯二的打败恶性通胀(十年年化7.1%) 的资产。当恶性通胀来临时,如果你是快退休的人,可以考虑加入房地产类的配置(例如,VNQ 或RWO) 或其他可以产生现金流的固定收益商品。

台湾投资市场产品不够完整,缺乏避险性资产,目前没有如美国金融市场一样,可提供各种不同负相关或低相关的资产类别可供投资人配置应付风险,长期下来可以保护财富不受侵蚀。在固定收益商品这个领域,更是乏善可陈!

我也拨出一部分的资金比例,投资在固定收益的商品上,定期能有稳定的股息债息的被动现金流入。加入固定收益的产品,主要用意是“降低波动”、“稳定军心”、“分散风险”,次要目的才是“增加盈利”,让短期的震荡,不会影响长期的成功。目前可提供被动现金流的固定收益商品大约可分成下面几大类:


不是每次崩盘都像2008 年那次如此幸运,仅仅只有一年时间就康复。历史上有许多次股市崩盘后会造成长期熊市的来临。如:1929 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一直到1958 年左右股市才开始恢复生机,这是整整30 年的熊市;又如日本在1990 年崩盘后,至今2017 年过了一大半,日本股票市场还没均值回归。如果少了固定收益资产的挹注,资金就没有流动回旋的空间,缺乏进退的纵深。

上述这些固定收益商品,不管在牛市熊市如何更迭,照常定期派发股息、债息或租金,加上美股的配股配息计画都会提前公布,这一笔笔稳定的被动收入不但维持住资金的流动性,也方便投资人做财务规划,更提供了避险机制与逢低买进的机会。

对于退休族、提前离开职场人士或是SOHO 族(在家上班人士) 而言,日常的生活费用就有了固定现金流的挹注,没花用完的股息,可以再投入好的投资标的,自用投资两相宜。当然,如投资理论所揭示: 固定收益资产的报酬有极限,但是股票资产的未来报酬就没有上限,所以一般散户投资人也只适合将部分比例放在固定收益资产上,免得只顾了现金流收益,却忽略了股票资产攻击的增长性力道。

人身风险

自然人,难免要面临疾病、伤残、死亡等人身风险,一旦风险事故发生,人走茶凉。身边所爱的家人经常在哀伤中一片慌乱,如果又不擅处理理财事务,那我们投资人花了大半辈子心血累积打造的财富,恐怕他们就无法顺利接手管理,进而分享到我们的遗爱。

美国金融市场提供的投资标的,可以解决我们散户投资人这样的担忧!正如股神巴菲特多次公开说: 他死后的遗产10% 配置在短期政府债券,90% 配置在非常低成本的S&P 500 指数基金。这就是股神生前订好死后的投资规划,走极简风!

相同的!我也可以效法股神的极简风格投资规划,用3 支ETF,建构一个可以传家永续的投资组合。

  • VT (全世界股票ETF)

  • BND (总体债券市场ETF)

  • RWO (全球房地产ETF)

越简单的系统越不容易失败!这样的投资组合十分精简,无须更动,无须照顾,可以随时间增长,当成遗产传家,是一份长久为家族效劳的资产。一生理财,其实就像是跑马拉松,要的不是半路风光,要的是赢在终点,乐在终点, 还要万世流芳!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