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产品推荐分享组

初读《不落俗套的成功》有感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最近读完了大卫·F·斯文森(David F.Swensen)的《不落俗套的成功——最好的个人投资方法》这本书,个人觉得本书的精华当属第一部分——关于资产配置的论述。当然,后面的部分也很有价值,它主要包含了很多对于美国共同基金业的抨击,通过指出这些基金公司的错误做法,一方面为个人投资者做证券选择(国内也有相应的公募、私募、ETF等各类形式的基金)提供了中肯的建议,另一方面,也为个人投资者管理自己的资产起到正向的引导作用。

本书非常值得一读,对我个人有很大的启发,并且改变了我之前的不少认知。下面将来聊一聊我初读此书的一些感想与收获。

开篇作者就提到资本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了三种获得投资收益的工具:资产配置、择时交易和证券选择,其中,资产配置在决定投资结果上起着主导作用(那些喜欢T来T去,或者说再平衡的投资者,可能需要考虑要不要释放些精力,将注意力更多放在资产配置的决策上)。于是,第一部分资产配置,便引出核心资产类别这个名词,插入一段书中对于该名词的解释:

核心资产类别包括股票、债券和房地产。被投资者用于为投资组合带来收益的资产类别包含国内股票、国外发达市场的股票和新兴市场的股票。被投资者用于使投资组合多元化的资产类别包括美国长期国库券和美国通货膨胀保值国债,前者能在发生财政危机时实现保值,后者能保证在发生通货膨胀时资产不会贬值。最后,房地产股权所面临的资产类别风险使其具有了既类似于股票又类似于债券的混合属性,能在发生通货膨胀时实现保值,并且机会成本也低于其他的投资产品。

可以看到,作者并没有像其他一些投资者一样,着重强调股票投资的重要性,而是将股票、债券和房地产都归类为核心资产类别,这一点是让我有所意外的。看过或者了解过此书的读者,发现作者其实是支持对资产进行多元化配置的。来看看作者是怎么评价多元化的。

理智的个人投资者都将资产精心分配到一系列的投资产品中,多元化投资提供了一场免费的午餐,既提高了收益,又降低了风险,使投资者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下更有可能坚持原来的投资方向。

这可能跟我们以前了解到的,要将绝大部分资产投入到股票中去的认知不相符,其实,作者也在书中列举了很多数据来说明,股票投资的长期收益率是最高的。我尝试着去理解作者的这个建议。

从网上可以了解到,斯文森是耶鲁大学的首席投资官,他一直掌管着耶鲁捐赠基金,而这个基金会每年会有大量的支出产生,因此对于基金所买入的资产的流动性以及安全性来说,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对于股票,虽然长期回报率高,但对于短期的甚至突发性的资金需求,股票是满足不了的,这就需要其他资产来补充这种不足,于是便有了作者对于多元化资产配置的建议。

关于核心资产的配置比例应该如何分配的问题,作者也提出了一个基本框架,并在随后的部分章节用历史数据对分配比例进行了论证与说明。基本框架配比:

资产类别政策目标
国内股票30%
国外发达市场的股票15%
国外新兴市场的股票5%
房地产20%
美国长期国库券15%
美国通胀保值国债15%

文中的数据非常详实,也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读者可以根据这个建议,再结合国内的市场情况,对个人的资产做调整配置。

我们读书,要学着去吸收作者所传达的思想,而不是完完全全的照搬与模仿,涉及到具体操作层面,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实践。

另外,还有一个留下深刻印象,带来认知改变的是关于股市业绩来源的描述。

看一下过去200年里股市的业绩,它带来的收益是股息、通货膨胀、实际股息增长和估值上升这四者的结合。根据罗伯特·阿诺特(RobertArnott)在2003年4月发表的一顷名副其实的研究《股息和它的三个阻碍因素》,股息在长期股票收益中占最大比重。阿诺特的这项研究表明,过去200年里,股票的年均总收益是7.9%,其中整整5%来自股息。通货膨胀占到1.4%,实际股息增长占0.8%,而估值上升只占到0.6%。阿诺特指出,股息在历史上的股票收益中极为重要,这和人们的传统看法——认为股票带来的首先是增长,其次才是收入大相径庭。

股息的重要性恐怕是很多的投资者都忽略了的。这也让我想起曾经看到过的一句话,“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在我退休前,我买入的股票一直不要涨”。这句话里有一个隐藏的逻辑是,退休前,我有现金流来源来不断的买入,由于股价不涨,而股票的内在价值一直在增长,同样的钱将买来更多的权益,而长期来看,这并将提高投资的回报率。

书中有很多的观点和内容都非常值得反复品读,我这也只是看了一遍后的感触,有些想法可能没完整记录下来,同时,想要仅仅通过一篇文章就来传达作者的思想也是痴人说梦,希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认真读一读。

最后以作者的一句忠告来结束这篇文章,与大家共勉投资成功需要信念,而这种信念源自对这个投资组合的构建原理有基本了解,除非投资者真正相信这种非传统的资产管理方法有效并且正确,否则最终的结果几乎肯定不能经受起各种市场力量的考验。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